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当地政府开始担心沙县小吃标准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亟待转型升级。加上现在地价越来越高,会不会有一天,沙县小吃行业成为了下一个面包店行业?

在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物价高昂的商圈中,当你饿得嗷嗷待哺之时,附近总有一家价格亲民沙县小吃在亲切地向你招手,里面居然还能买到5块钱一份的“葱香拌面”。

你可能不知道,全国大部分的沙县小吃,他们背后可能都是同一个推手或者供应商;背后有一个叫沙县小吃集团的企业,在推动着这个产业的整合消费升级。

上周(11月28日),被媒体称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发布公告,继今年5月与沙县小吃集团达成合作之后,双方打算通过旗下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沙县小吃传媒旅游文化公司(“沙县传媒”),开展广告服务、旅游文化传播等业务。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亿元,雏鹰农牧控股子公司微客得科技占股45%;沙县小吃全资子公司沙县小吃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沙县旅游”)占股48%。

同时,公司出资9000万,通过增资方式认缴沙县小吃餐饮连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沙县投资”)45%的股权。该公司负责运营沙县小吃产业园和沙县小吃供应链服务项目。沙县小吃集团持股51%。



沙县小吃集团是什么来头?

据南方周末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福建沙县人为了“避债”而到大城市开店做沙县小吃,没想到通过此发家致富。后来沙县小吃越来越火,点也越开越多。尤其这两年经济下行,出来开店的人又多了。

这个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产业链和分工,据南方周末,有人专门做开发市场,自己不经营,开好点后转让出去;有人专门做小吃配料,供应给全国沙县人经营的沙县小吃店。据福建日报报道,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统计,目前,沙县外出经营小吃的人员有6万多人,在全国的经营店近3万家,年营业额超过80亿元。

原来,这个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出人出钱出力的推动。

如前所及,不少为了“躲债外逃”的沙县人依靠开“沙县小吃”的店发财致富。当地政府也从中抓住了响应中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精神,鼓励大家去创业(怎么感觉跟今天鼓励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创业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是领导会玩……)。

为了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问题,政府开始鼓励动员农民外出做小吃,这甚至成为了沙县自上而下的“重点工程”。据《中国企业家》杂志,1997年,沙县政府设立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集体商标;次年成立了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小吃办,动员农民走出去、举办培训,都成了小吃办的工作指标。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推出补贴政策,出钱鼓励当地人参加做小吃的培训,或者补贴大家外出开拓市场。源自福建的小吃到了北方未必同样受欢迎,不少人在开拓市场时创业失败,政府为了协调此事,逐渐开始在各地设立办事处。南方周末报道还表示,上海市福建商会沙县小吃行业协会在2006年成立,截止去年11月,已经有29个城市设立了联络处。

而且,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不少沙县小吃背后,都有着统一的供应商,拌面一般都是从沙县当地的食品公司统一制作,再发往全国各地。

上述公告中提到的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于2008 年成立,为福建省国有独资企业,其主要经营范围是,规划和管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经营和管理沙县小吃文化城国有资产;投资沙县小吃文化旅游资源。据澎湃,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成立了18家子公司,发展了120多家加盟连锁店。

原来这个沙县小吃集团不是私人企业,背后是地方政府,而且后者原来20年来一直是这个不起眼却遍布全国的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的推手



推动产业20年,为何如今才收编?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家成立以来一直颇为低调的公司逐渐开始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其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集团打算整合各地沙县小吃,直指上市目标的计划让大家被吓了一跳。

据每日经济新闻去年的报道,计划在3年内整合6000家门店,5年内新增发展4000家沙县小吃终端,实现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将沙县小吃打造成为中式餐饮第一品牌。

不过,过去20年一直(为了响应中央精神)“默默付出”地方政府,为什么突然之间想“收编”各地沙县小吃呢?

有媒体猜测政府此举也是为了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但是若结合如今整个消费、商业大环境,加上沙县小吃的境况,细想之下,这从客观上来说,未必不是“拯救”这个产业之举。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05年,由于福州、广州等地区被爆出某些沙县小吃店的馄饨馅被掺入有毒的硼砂代替小苏打(加入小苏打是沙县小馄钝肉馅香脆的秘籍之一哦),使得整个行业的名声受到了打击,南方许多店门可罗雀,因此被迫关停。但实际上很多沙县小吃店的食品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某些店主的行为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品牌。

为了维护沙县小吃的品牌,同年,沙县政府还成立了维权工作办公室,拨款和调用警力“打假”。如果有了大众可以识别的品牌,也许就可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看福建日报,long long ago的时候,沙县小吃曾经有过“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的神话(那估计面包5毛一个的年代吧……)。那时候,估计这些小店都是一家人单点经营、依靠自身经验管理。然而,如今的餐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收费便宜的传统小店已经被挤占得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比如从前能卖5毛一个酥皮的面包店大概都倒闭了,广州满大街都是东海堂、北京随处可见是味多美和金凤成祥,想找个不是连锁的面包店都难。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当地政府开始担心沙县小吃标准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亟待转型升级。加上现在地价越来越高,会不会有一天,沙县小吃行业成为了下一个面包店行业?

于是,从2006年开始,沙县小吃集团就开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整合沙县小吃经营店、推行标准化经营,培育小吃标准店、示范店。福建日报表示,加盟的店铺装修、工作人员着装都按照沙县小吃集团标准;餐具、服装都由集团免费提供;收银机等设备由子公司统一采购;菜品也由子公司因地制宜定制,并统一配送食材。



整合的发展目标还是上市?

在成立公司整合业主的同时,沙县政府的目标也越来越宏大。2011年,新上任不久的沙县县长袁超洪10月在全国重点地区密集调研小吃业主。小吃办表示,准备整合小吃业主入股,连锁经营。县委提出的沙县小吃发展目标是:“保牌、提质、连锁、上市”。

同时,集团还真的开始在上下游的产业链上,跟不少大企业合作。

2015年5月,沙县小吃集团与中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8月,集团又与泰国正大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从中国企业家的报道看,正大主要是向加盟的沙县小店供应半成品,让他们二次加工,不需要在店里炒菜。此前,因为炒菜油烟大,为了选址扩张,一般“正宗”的沙县小吃都不会有炒菜的菜品。今年5月,沙县小吃集团再与雏鹰农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可以为供应原料。

现在,集团还和这支“中国猪肉第一股”合作开传媒、投资公司,经营文化城、产业园。沙县小吃提升发展工作小组项目指挥部指挥长罗光华还说,“下阶段,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3万家小吃终端店,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同时完成与小吃产业配套的种养业、加工业、物流仓储业包括小吃培训的转型升级,认真做好沙县小吃连锁、小吃传媒、中央厨房、小吃银行四大文章。”

看来,沙县小吃为了上市,也是蛮拼的。但当然,并不是所有店主都原因被收编,有人担心受到集团的掣肘太多,有人担心反而做得不好,一直不愿意加入。

究竟沙县小吃能不能转型升级,实现政府的上市计划,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